离开小米后慢慢成了有闲的人,这个闲是发自内心的,是身心健康的悠闲,可以静心的学习一些未曾触及的知识。先从痛风开始,痛风这个主题困惑了自己和周围不少人,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,略有心得。经过药物配合血尿酸已经保持在280-300,并已度过麻烦的”溶晶痛”, 希望能够在未来慢慢脱离药物自然保持在合理状态。
要点
高血尿酸(hyperuricemia)(>420)要尽早干预和控制,不要觉得没有痛风发作就不严重。
嘌呤是客观必须存在的,虽然要控制外源性嘌呤摄入,忌口顶天只有20%的作用,但是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20分。
亲测觉得非布索坦(也叫非布司它)片效果最为显著(感谢郑总推荐并赠药Adenuric非布索坦) 。
大型前瞻性研究已证实痛风与酒精,饮食性嘌呤和果糖的摄入有关。上帝不让亚当,夏娃吃苹果,也许更是暗喻果糖过高会导致各种疾病。
非布索坦一定要从小剂量20mg(1/4片)开始。
重要参考文献
首先为什么痛风会疼
人体内尿酸浓度过高(血浆尿酸水平超过7-8mg/dL),处于过饱和状态,会导致在体内血液循环流动时,尿酸游走到关节接洽部位,血管减少的地方,由于血液少流动性差,所以容易沉积,沉积就等于是往关节腔里面塞东西挤进去了,必须疼,而且非常疼,这就是尿酸结晶。急症痛风发作就是尿酸结晶引起的滑膜炎。
嘌呤:
这种东西是细胞核的组成部分,脱氧核糖核酸,人体内,只要是有正常代谢,就会产生嘌呤,说简单点,就是一个细胞死亡,就会产生嘌呤,因此,人体内的嘌呤五分之四是自行产生,五分之一是因为饮食造成。嘌呤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,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,在作为能量供应、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嘌呤是有机化合物,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。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,80%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(自身代谢),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,最多占总嘌呤的20%,在正常情况下,体内产生的尿酸,2/3由肾脏排出,余下的1/3从肠道排出。通俗的说,只要是有细胞死亡,就有嘌呤产生,内源性是80%,也就是自身就产生80%,食物摄取的只占20%,由嘌呤产生的尿酸是在体内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着的,因此它会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,那么忌口有多少作用,不用再说了吧?
尿酸产生:
由于肝脏代谢,使嘌呤转换为尿酸,正常情况下,由肾脏通过排尿给排出体外。如果肾脏排泄慢于肝脏将嘌呤转化为尿酸的速度,那么尿酸就会增加。肾脏是如何排除尿酸的:
肾小管分泌物:肾小管会分泌一种抑制尿酸重吸收与促进排泄的阴离子,其中两个重要的抑制因子是乳酸和酮酸类。这也是尿酸排除的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。
肾小球过滤:肾小球正常情况下会过滤掉绝大部分的尿酸,高尿酸血症的人, 一般都会有肾小球过滤减少。
肾小管重吸收:一般尿酸被重吸收的概率很低,肾小管分泌物被抑制,就会造成重吸收增强。正常人体,体内通常蓄积了1200毫克的尿酸,每天大约有600毫克,即人体内尿酸的一半,在进行着新旧交替。就是人体内大约储存有1200毫克的尿酸,每天要排除600毫克,新生成600毫克,如果再细分的话,就是人体每天新生成的600毫克尿酸,其中100毫克是由食物中摄取,有500毫克是由体内细胞分解、衰亡,产生的内源性嘌呤转化而来,至于排除的600毫克的尿酸,小便中排泄占450毫克,汗、粪便中排泄占150毫克,正常情况下,机体周而复始地按照这个节奏和规律进行着有序的工作,但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,不管原因是尿酸生成过多,还是尿酸排泄减少都会出现尿酸增高,导致高尿酸血症,产生结晶,最后形成痛风。
治疗方案
水
多喝水, 多喝柠檬水。
药
有三种治疗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主要药理策略:
- 减少尿酸的生成 (别嘌呤醇和非布索坦)
- 增加尿酸的去除 (尿酸氧化酶类(Uricase)Elitek, Fasturtec ,Rasuritek。千万别被国内某复合菌饮料打着尿酸氧化酶招牌忽悠)
- 减少尿酸的重吸收 (苯溴马隆(肾结石慎用)等)
运动
微出汗的不过量运动,否则容易起关节损伤导致急性痛风发作。